因為老娘前陣子意外領到一筆獎金,心花怒放之餘,失去理智地奔去 Staub 專櫃,手一滑就訂了心心念念的 Staub 蜂巢鍋。
我是那樣的常晃去 Staub 櫃,摸人家的鍋邊讚嘆,摸到櫃姐都認識我了。
那一天我下定決心要買檸檬黃色的 24cm 蜂巢鍋,一奔到櫃前,櫃姐立刻就很熟絡的對我笑開來,
「雖然老娘還沒中樂透,但可是朝思暮想,所以這下決定要來買鍋了!」我說。
但我要的鍋櫃上沒有,之前櫃姐就已經說過架上沒有的得要訂,再等上三四個星期才能取貨,所以我也很清楚是要等待的。 不怕,老娘在德國闖蕩江湖,早已養成等待習慣。
我訂了並沒有打折的鍋,也已經知道在櫃上價格和 Amazon 以及 E-bay 一樣。 Staub 雖被雙人牌買下,但在德國總不如 Le Creuset 櫃大,名氣也小,所以價格也硬,也比 Le Creuset 貴。 故這鍋比上回買的 Le Creuset 的小,但價格卻多上一些。
在諸多比較之後,選擇 Staub 是因為 Staub 密合較好,有鍋蓋美味汲水釘設計,而且蜂巢鍋不沾十分吸引人,況且鍋蓋那麼漂亮,所以這回蜂巢鍋中選。 (我下一個目標是 Staub 圓鍋 )
老娘目前擁有兩把不沾平底鍋雖則為廚具名牌,但也因為是名牌,對待它們是呵護備至,絲毫不敢凌虐。 歐洲人做菜不習慣用大火,所以兩把德製不沾平底鍋都怕熱,電爐雖然比起瓦斯爐算是火力弱了,但我總還是遵照說明書囑咐,只敢用電爐中火燒菜,十分沒有快感 。
鑄鐵鍋捱的了大火,拿來煎牛排煎肉炒菜,那可有多痛快!
總之訂鍋後,櫃姐告訴我大約要三星期才能取貨。 沒想到昨天我才剛盤算:「才兩個星期呀! 還得再等」,中午午休時間就有人打電話來通知我取貨了。
我今天到 Staub 櫃去,櫃姐大概休假,我拿了領取單問其他工作人員,她叫來同顧一個櫃的先生,該櫃兄好像也跟我很熟一樣,遠遠的裂開嘴笑著說:「檸檬黃的?」 然後說他同事(就是該櫃姐)已經交待他了。 這一下我不禁要暗暗思索,是否因為我常常跑去櫃上發癡,弄得櫃間相傳? (羞)
(因為我自己和同事們對於特別的常客,也會在人家背後很開心的討論他們啊~~)
櫃兄 (一直好像跟我很熟一樣,雖然我是第一次見到該兄) 很熱情的告訴我如何養鍋。
現下紀錄一下養鍋程序:
以熱水洗淨鍋子,擦乾,然後用小火稍烘乾後,到入份量較多的食用油 (櫃兄還特別強調不要用橄欖油。 可惡! 我上一個 Le Creuset 就是用橄欖油開鍋 )。
倒入油後開大火讓鍋熱個十五秒,關火。 在鍋熱的時侯,毛細孔張開,能順利吃進油脂,形成不沾層。
鍋冷卻後,以廚房紙巾揩去多餘油脂。 我自己是把多餘的油先倒出來 (因為我倒幾大匙的油啊!),再用紙巾沾著油擦拭鍋周邊。
今天就只有養鍋,然後任憑其休養生息,沒拿來操練了。
鑄鐵鍋是真了得! 一滴水不加,靠著食材本身的水分,就能做出鮮美非常的菜餚。 對於燉菜和湯菜來說是非常理想的鍋具 。 我前幾天用洋蔥和番茄、香料熬了一鍋番茄醬汁,就從頭到尾一滴水也沒放過,鮮的哪!
而且用煮開後以小火就能燉的食材軟嫩,我這幾星期的午餐便當幾乎都是 Le Creuset 菜,現在開始有 Staub 加入烹飪大軍了。
紀錄完畢,現在鄭重介紹Zwilling Staub, Honeycomb Braiser 24cm 雙人牌 Staub 24 CM 蜂巢鑄鐵鍋
2.5QT // 2.4 L
Staub 紙箱。 我個人認為 Le Creuset 的箱子比較有質感。
開箱! 鍋蓋上的小釘就是 Staub 獨家設計: 美味汲水釘
蜂巢鍋底
蓋上鍋蓋,漸層的黃,多美啊! 我有很大原因是為了鍋蓋而買這鍋。
拿出 Le Creuset 大橘 (26CM) 和新入門的 Staub 小黃(24CM) 一起拍照
鍋底也有 Made in France 字樣, Le Creuset 是沒刻鍋底的。 其中有一張小貼紙寫著叫 david 的工作人員檢查我的鍋
以上為 Staub 炫耀文。
告退
19 AUG 2012 update
大家對鑄鐵鍋也許有釋放鐵質/不可煮酸性食物.... 等等的想法,本愚人淺見為 LC 和 Staub 其實內層都有黑琺瑯塗層,所以無所大礙。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因為本人買鐵鍋成癡,前幾天又入手了一把精鐵鍋,看起來很像是台灣的黑鼎鐵鍋。 這樣子的精鐵鍋也是歐洲大廚們愛物, 我就是看了太多美食雜誌三不五時就亮出這把鍋,終於在個餐飲需求購物網站給敗了一把回來。
這只新鍋比起 LC 和 Staub 的開鍋還麻煩點,而且必須以油鹽等物去除出廠時鍋上帶的異味。 我還沒用這把鍋來做菜過,頗期待。
然後上星期我用 LC 鍋燉了一鍋自製番茄醬,之後下班回家煎香大蝦後,淋上自製番茄醬,就有速成番茄鮮蝦義大利麵啦! 所以呢,用有琺瑯塗層的鍋做酸性料理是沒有影響的。
留言列表